1.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发展特点
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医学史,由于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医药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绩,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
2.当前中国的各方面卫生隐患
中国目前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基本需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上严重不足,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第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完善,疾病防治工作不扎实,一些重大传染病仍在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第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卫生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第四,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不够强,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和卫生行风建设抓得不够紧,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3.科学中学习卫生包括哪些方面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
2、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酗洒、合理安排每天进餐次数和时间)
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注意采光和照明)
4、加强体育锻炼(游泳、跑步、踢球)
5、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2年级10-11小时 3-6年级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5小时、成人7-9小时)
6、不迷恋电脑(适当使用丰富业余生活,并不是坚决远离电脑,当能尽情玩网络游戏)
7、科学用脑(科学用脑五要素: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4.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包括哪些内容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要重视和发挥各地在深化医改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深化医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牢牢把握大好机遇,承担历史使命,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对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在深化医改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
扩展资料:
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事业需要从理论、体制、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创新,在技术上改革。”张智强认为,要发扬中医药在我国卫生医疗事业中的独特优势,古为今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成果创新转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强调了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为全国卫生工作者带来新理念。中医药工作者们也结合工作实际,谈了他们的想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方针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5.什么是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实践中,十分重视开展群众的卫生运动,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爱国卫生运动[1],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
讲究卫生,预防、减少以至消灭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加快我国有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发展。随着人们文化卫生素质的提高与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对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卫生、健康、幸福的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6.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和卫生问题有哪些
如今,有人认为,以前闻所未闻的病纷纷冒出来了,似乎疾病越来越多,人们往往认为是经济发达造成的。其实不然,疾病多,是卫生健康知识没跟上经济发展步伐,“一手硬一手软”造成的。
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和卫生问题有哪些?主要是收入多、作品多,保健知识未必多。胡吃海吃,吃得多、吃得荤、吃得偏,而动得少。
现状:中国人健康赤字达8.2岁。即身体状况比实际年龄老了8.2岁。九成人高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中国人的健康素养即健商也很低,卫生部统计显示,掌握最基本健康素养的人还不到7%。
影响健康的因素中,遗传占15%,医疗条件占8%,自然环境占7%,社会环境占10%,生活方式占60%。你不能选择父母、难以改变生活环境,但可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了,你就基本合格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不需高科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十六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生活方式健康,能减少55%的高血压,减少75%的脑卒中、冠心病,50%的糖尿病,三分之一的肿瘤,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顺应自然,健康长寿;违背自然,疾病短命。
过去30多年,我国人口疾病死亡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及其相对死亡比大幅度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及其相对死亡比迅速增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因病死亡总数的80%以上,而这些慢性病多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如中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蔬菜与粮食摄入量不足,肉类摄入过量从而导致了很多的慢性疾病,全国超重人口已经超过3亿,而肥胖人口也超过1亿。
7.中国现代著名医学家有哪些
华佗(约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汉族。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又号卢医, 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春秋战国时代名医,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孙思邈(541或581~682)西魏时代出生,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另说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原因在东汉时期,邓州市行政范围归南阳管理)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转载请注明出处爱问答 » 现代中国卫生有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