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老年人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1、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2、老年人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口数量依然较多。
3、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18.3%,总量约为4063万。
4、老龄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供求矛盾依然严峻。
5、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滞后,农村老年人住所不适老问题尤为突出,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在农村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63.2%。
6、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突出,空巢老年人(老年夫妇户、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51.3%,其中农村为51.7%。
扩展资料:
照顾老年人的几点措施:
1、充分了解老人的自身诉求。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社区随访等多方式、多渠道调查模式,统计带娃老人在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娱乐学习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注的事项。
以政府为主导,有效发挥多城市、多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通过数据流转和交互,让带娃老人的需求切实落地。
2、保障带娃老人的待遇体系。
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不仅要保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要确保其社保待遇的“无缝衔接”,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有依有靠。让带娃老人融入当地的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社区养老等服务体系,实现与当地居民的同步管理服务。
3、高度重视心理健康。
老人随子女进入新城市后,孤独感、无助感明显提升,建议政府充分运用当地资源,以社区为单位,让他们参与到老年大学、区域化健身组织或社区联谊等活动中,让其更快融入当地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们能为老人多做点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空巢老年人的比例占到一半
2.我国人口老龄化可能会有哪些问题
一、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这里指的是狭义养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老年人生活的吃穿住等问题。
我国老年群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经济供养来源划分,大致可分为离休阶层、退休阶层、自养阶层(指城乡无国定经济来源而依靠自身力量积蓄或子女供养的老人)、救助阶层;从生活状况角度划分,大致可分为富裕阶层、小康阶层、温饱阶层、贫困阶层。
从居住环境角度划分,可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阶层。在老年群体里,绝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属于政府供养的体制内老年人。
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总体上说体制内的离退休阶层好于其他阶层,城市阶层好于农村阶层。生活质量最高的是体制内离退休领导和极少数的退休知识分子、企业人员。
我国老年群体生活状况主体上比较幸福,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面临的困境也比较大,其主要反映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上。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实施了20年,但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仍在养老保障制度之外。
我国真正纳入三类养老保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制度、五保供养制度)的老年人只有7100万(2007年底),占老年人总数的46%,其余5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三类养老社会保障范围。他们未来的生活如何解决,如何保障,是政府的一个难题。
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城乡已经有一大批老年人生活极度困难,显得政府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我国不仅现有8000多万老年人游离在三类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而且未来几十年里这个数还在大幅度增加(假如政府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话)。
我国参加城乡四类养老保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制度、农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制度)的人口总计约2.74亿(2007年底),只占到应参保人口的1/3。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首要的基本的制度安排,但我国养老保险发展速度和保险水准都有较大差距,而且全面推动难度大,由此反映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有10年,但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医疗问题日益突出。在城镇,真正纳入两类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为4152万(2006年底),占城镇老年人口6800万的66%,其余3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
参加城镇三类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制度)的人口总计约2.41亿(2007年底),尚有1/3以上应当参保的城镇人口尚未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而且,根据现在参加医疗保险情况,无经济来源导致没有能力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相应的今后没有医疗保障的老年人将会持续增加。
在农村,我国有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上3000万人参加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农村约7.6亿人口(2007年底)纳入医疗保险。农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多,但保障水平非常低,老年人不敢看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人的医疗问题实际上没有得到真正保障。
因为高额的医疗费和低额的报销比例以及医疗机构的限制,常常把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拒之医院的门外。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事实上成为老年人只交钱不看病的负担或“经济剥夺”。
医疗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制度安排,但从目前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进展情况看,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却不能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看病和住院费用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子女或亲属负担。我国这种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直接导致老年人贫困现象加剧和健康受损害。
三、老年人的精神贫困和尊严保护问题 在我国,老年人的精神贫困带有普遍现象。对于物质生活有保障的老年人来说,精神贫困十分可怕。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敬老文化尚不浓厚。从社会文明层面来说,没有广泛的敬老文化,老年人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与现实相对应的是,随着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歧视、排斥甚至遗弃和伤害老年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些案件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由此导致老年人的精神贫困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家庭文明层面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敬老文化,老年人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
这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很多老年人因精神贫困而致生命质量严重下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不仅如此,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社会伦理道德下降等原因,广大老年人的尊严常常得不到保护,一些地方政府、社会乃至家庭对老年人漠不关心,老年人的优待不能兑现,常常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边缘人员,严重损伤了老年人的尊严。
尊严是人的基本权益。不管哪个阶层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是相对的。
从幸福的角度看,富裕阶层的老年人不一定就比小康阶层的老年人幸福。事实上,哪个阶层的老人都有苦恼、困难等不幸福的因素和问题,相应的都需要政府和社会保护他们是尊严。
对经济富裕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尊严保护。不管哪个阶层的老年人,到了高龄以后,都成为绝对的社会弱势群体,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的特别关爱。
四、老年人的价值发挥问题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老年人如。
3.中国老人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父母的心:儿子没有女朋友,我们比他还急;儿子有了女朋友,饭桌上交流的时间少了;儿子结婚了,沙发上聊天的时间被剥夺了;儿子有了儿子,与儿子见面是一种期盼。
我们的心:老人最需要什么?是一份心。一份家的温暖。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经阶段。老,病,两者往往是相提并论的,所以老人更需要的就是关爱。
不过在讨论这个社会问题的同时,我又想提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的心。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坚信的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有一颗心去关爱老人,只是那个心会不会因生活的无奈而给忽略。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思想的差异,环境的不同,而看不到那颗心。在老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老人最需要什么?这个社会问题牵扯到的不仅仅只是老人,还有年轻人,是一个两代之间的问题!
4.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情况是什么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1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2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
从25年到22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5年前后提升到3%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
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
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提高到3%,仅用不到5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
“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
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万,预计到22年将翻一翻,2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
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
2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2年、23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
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1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转贴于 看准网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
198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
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
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
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
目前,我国约有325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84%,而发达国家约为7%。
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
5.现今农村老年人面临哪些问题
《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中国当代老年人也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老年人口因老返贫、因病致贫风险较大;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滞后,农村老年人住所不适老问题尤为突出,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突出等几个方面。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深远指出,中国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需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予以统筹解决。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全体人民健康而老、富足而寿,除了做好养老、健康、医疗等工作外,还要做好中长期的全面安排。
来源:澎湃新闻网。
6.2019年中国的老年人有多少
现在60岁以上人口已经2.7亿了,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老人最多的国家了
虽然比例上不如日本,但是老龄化速度很快,日本基本已经稳定到了27%
中国很快会步入后尘
所以说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目前国内很少有针对这个市场的产品
家一信算一个,增加了老人的社交购物体验
产品还是不错的,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个平台
网页链接
7.中国独居老人问题多 到底有哪些问题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疾病:空巢独居加上老龄退化会有身心困难。一是我国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严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二是老人行动迟缓或不便,常引发伤亡事故,如上下楼梯跌落、用煤气时烧伤烫伤等。三是日常起居需要有人提供卫生清扫、购物、洗衣、做饭等帮助。
(二)心理问题:子女不在身边易产生心理问题。一是行为偏离,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二是孤独抑郁,独居老人有可能会出现孤独、压抑之感,情感日渐脆弱,会产生衰老和死亡的联想,导致自卑、烦躁、焦虑、多疑。三是失落依赖,生活单调注意力无法转移时会产生内疚、负罪、失落和依赖,常常因为小事而抱憾终身。
(三)经济困难:部分空巢老人,因为经济收入低,对社会依赖性很强,这一特点在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和老年妇女当中特别突出。经济困难导致入不敷出,会影响到老人健康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必要的开支,而致恶性循环。
(四)操劳过度:儿女的孩子要操心,儿女们的地也要操心,儿女们都有工作,地里的活都是老人们在管,久而久之会造成身体不支,出现疾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爱问答 » 中国的老人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