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发达国家则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这样,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就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边缘。
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只要表现在国际贸易中。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主要是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扩大了初级产品价格与工业制成品价格的剪刀差,从此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高额利润。
2。国际上网络版权保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历来是一个矛盾。发达国家都希望对权利人的保护力度要大,因为发达国家原创内容很多,发展中国家要获取知识发展自己,希望对权利人的保护要适当放宽,使我们更多的获取信息。大家在权利人与传播者之间的平衡上,一直是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国家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力度很大,对传播者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行。
第一点是主要的,第2点是才查到的矛盾。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2.当今世界的各国之间的矛盾是什么
影响国家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一切国家关系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重要因素是国家力量,国家力量是国家在国际观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今国际间,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当主流还是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最大的阻碍,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美都是大国,两个在经济世界中联系紧密,但美国的国家性质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存在矛盾,不管在台湾问题也好,在经济制裁也罢,两国间的关系始终围绕国家间的根本利益,始终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及其原因
(一)南北矛盾的发展阶段
南北矛盾由来已久,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战前南方国家大部分是北方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2)战后初期到60年代殖民体系瓦解,南方国家大多数获得政治独立,但经济上仍受北方国家的剥削和控制。南北矛盾由政治领域逐渐转入经济领域。当时,双方的矛盾集中在经济主权方面。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经济主权而对一部分由外资控制的部门和企业实行国有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南北矛盾。(3)70年代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石油输出国组织在70年代初发动了石油斗争,并获得了胜利。在此鼓舞下,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4)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两极格局解体后,南北矛盾加剧。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
(二)南北矛盾加剧的原因和表现
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在于:(1)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中统计资料显示,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世界总产值为86%,而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仅占14%。两者之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由 1983年的 43倍扩大到1999年的60多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数目从89年的36增加到48个。西方发达国家集中了全世界绝大部分财富,消耗了全世界75%的开发资源。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一美元。八亿人忍受着饥饿,八千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2)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主要表现:政治上,强制 第三世界国家实西方的所谓“民主”、“人权”、“多党制”等,结果引起社会动乱与冲突,非洲几乎半数的国家因此发生严重的社会动荡。在经济上,凭借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肆无忌惮地转嫁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是明证。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资源,而且离不开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市场和廉价商品。凭借其在金融和资本的跨国流动中的垄断地位,实行不平等交换,尤其利用科学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和发展中国家对其技术上的依赖,从发展中国家转移财富。据统计每年从这一方面索取高额利润达300亿-500亿美元。 同时还利用工资优势吸引发展中国家本来就十分短缺的科技人才到发达国家服务。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项估算,仅在60-70年代, 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通过人才转移,就获得了相当于510亿美元的收入。 其中美国一国获利3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还实行利己的贸易政策,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发展资金倒流经济陷入更大困境。因此世界变得更不安宁。
(三)解决南北矛盾的途径
解决南北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旧秩序而实现的。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场改变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合理关系的斗争,是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延续和深化,实质是争取共同繁荣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推动南北对话,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要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现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南北对话有利于全球性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经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这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也很有利。南北对话对打破南北僵局,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1.区域发展不平衡
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
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
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
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以上信息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5.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七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法规和规则对经济全球化的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在形式上的平等下面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向全球推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所制定的国际经济法规和规则,往往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由于这些法规和规则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条件为依据的,执行它们,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民族经济势必造成冲击,使其国家作用减弱,甚至牺牲部分经济自主权与决策权。
而且,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一方面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幅度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却不想接受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西雅图会议上,美国坚持把劳工标准(注:美国以保护劳动者权益和环境的名义,要求各贸易国达到劳工和环境标准,否则就可以拒绝其产品出口。)
与贸易制裁挂钩,就是为了抵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防止本国纺织、钢铁等传统工业受到冲击,增加失业人口,影响社会稳定。 八经济差距和发展空间的矛盾对经济全球化的制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环境纠纷日益增多。
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环保标准不严格,执法力度不够,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和出口上都占有成本优势,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这类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增加,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所承受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它们的企业利润锐减,甚至难以为继,造成一部分工人主要是非技术工人的失业和工资下降。
这一结果意味着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摩擦将会不断增多。 此外,在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领域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冲突。
西方发达国家及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和就业量,目前均已超过了工农业产值和就业量的总和,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形之下则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一方面,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要求扩大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要保护国内幼稚服务业的发展,想方设法阻止国外服务业的大量输入。 实质上,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它们脆弱的新兴民族工业根本经不住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冲击。
例如,在中国加入WTO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较少顾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的脆弱地位,坚持让中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 以此看来,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发达国家不愿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当的经济技术援助和优惠政策,是它们之间产生分歧和对抗的重要原因,也是它们难以全面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九国际债务对经济全球化的制约 国际债务关系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掣肘经济全球化的重大障碍。债务关系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世界经济关系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额相对减少。
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和接受外国投资已几乎成为欧洲、美国、日本以及少数发达国家的专门领域,它们不仅是大量投资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外资的接受国。在90年代中期,全部新增外国投资只有不到20%(注:数字来源:《国际经贸消息》,1999年5月24日。)
流向发展中国家,非洲和大多数南美洲国家吸引外资能力下降特别明显。东亚和南美一些国家一度是发达国家投资者的目标。
但自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向东亚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已经在减少。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从绝对额来看,确实已经增长,但与世界直接投资总额相比,其绝对数和增长幅度仍然有限。
所以,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调动资本流入的惟一有效手段仍然是举债投资。这一手段虽然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操作不好就会加剧当代国际债务关系的复杂程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难以融合及世界经济的不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与债务关系这一经济机制的畸形运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种国际债务关系的存在和由此引发的经济水平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十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制约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的形成把世界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并且,在这种新格局下运作的国际贸易同样显示出时代的新特征,即贸易保护的区域化。 经济集团化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形成区域经济的共同市常这种共同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强烈排他性的组织。
因此,排他性是其特征。就发达国家而言,它们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对内虽是开放、自由和协调的,而对外却带有不同程度的封闭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它们积极建立起自己的共同市场,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则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这表明在当代国际经济生活中。
6.当代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
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发达国家则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这样,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就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边缘。
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只要表现在国际贸易中。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主要是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扩大了初级产品价格与工业制成品价格的剪刀差,从此从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身上榨取高额利润。
2。国际上网络版权保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历来是一个矛盾。
发达国家都希望对权利人的保护力度要大,因为发达国家原创内容很多,发展中国家要获取知识发展自己,希望对权利人的保护要适当放宽,使我们更多的获取信息。大家在权利人与传播者之间的平衡上,一直是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国家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力度很大,对传播者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行。 第一点是主要的,第2点是才查到的矛盾。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